和朋友吃飯時,聊到其去緬甸旅遊看到的那些緬甸人居住的,據說還不在少數的草棚子,掀起了我的一段回憶,以前片段的有過一些記述,這次再寫一遍吧。
大約是四五年級的時候,某一個農忙時期,班主任號召大家能夠參加勞動,主動幫助家裡有困難的同學。那時雖然生活算不上富裕,但是班裡不少同學還蠻是嬌生慣養,沒多少人參加過農活,聽完老師的介紹,個個都很興奮。按照老師的安排,我和一組同學去幫助 D 同學家收割稻子(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稻子)。回家拿了鋤刀,在母親的不解眼神下,騎車出發了,到達同學 D 的家門口,停下車的一瞬間,有點震驚了,那時雖然農村高樓尚不多,但二層小樓也已經蠻普遍,或者至少是青磚瓦房,而我這位同學的家,是真的茅草房,屋頂是茅草編制,牆應該也是磚頭和茅草加一些泥漿,泥漿看上去還有些新,據說是村裡資助了剛剛完工,之前連屋頂都是不完全的。邁進屋子,裡面的景象也是令人震驚,不是磚地,不是水泥地,而是泥地,且坑洼不平,爐灶也就是幾塊磚頭堆砌的類似於火堆的樣子,另外牆角放在地上一張床榻。屋裡的照明就是一根電線拉著一個燈泡吊在屋頂,無法想象這樣的環境如何生活。這麼多年過去了,不知道這位同學今何在,生活是否已經大大改善,不知道農村是否還有這樣的人家。
This message is used to verify that this feed (feedId:65614587655265280) belongs to me (userId:55187827585129472). Join me in enjoy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nformation browser https://follow.is.